今天來點真心話,關於「禾日香氛」這個品牌,是怎麼一路從夢想到現實,再從現實一路磨到現在還能撐著、甚至有點好轉的故事。這篇文章,是寫給你們這些一路上陪我跌跌撞撞、或者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們。
開店夢的斷點,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
話說2016年那一年,正是我經營The Shepherd手作教室進入「寒冬期」的時候。學生老師們各奔東西開工作室,整體營運像低氣壓一樣壓過來。
當創業者感受到銷售不妙時,心裡的第一句 OS 通常是:「怎麼辦怎麼辦?我還能靠什麼賺錢?」我當時的答案竟然是:「開咖啡店?」(笑)
是的,那時的我還在幻想開一家能讓客人DIY水果派的可愛小店,卡士達醬我來、派皮我準備、你選水果。到現在我都還覺得那點子超棒(有想投資的歡迎私訊我)。

一場香氛磚的邂逅,讓我重燃熱情
命運安排得可妙了,那年四月我去京都旅行,在四条附近的大書店裡,看到一本書-主題是「香氛磚裝飾」。當場被燒到,回台灣馬上「土法煉鋼」,一頭栽進香氛與蠟燭的世界。
老樣子,我的風格就是先瘋狂自學,再開始教學。2016年下半年,我開始開設香氛課、蠟燭課,發現原來台灣市場對這塊還很陌生,機會無限,但也挑戰滿滿。?」但我想,教室是我創的,我當然要堅持風格啊,不然創業幹嘛?

商品上架不是夢,但也不是夢幻
教課如魚得水後,我試著把品牌商品化。但銷售這件事對我這個內向I人來說……嗯,真的需要勇氣。
我記得自己一封封寄出主動提案信件,還拎著作品親自上門介紹。當時的心情是:「老娘自己開教室都幾年了,居然還要這樣去拜託人上架我產品!」但轉念一想,創業就是得無恥的華麗一搏,不是嗎?

市集人生:從浪漫到現實的100場演練
再來就是猛暴式參與各種市集,還派工讀生同時出現在三個場地。某些場地我連擺攤都沒到場,只能靠超會賣的工讀生Hold住全場(再次感謝她們)。
當時我也參加了「聯合品牌市集」,在百貨內租櫃,什麼叫做「底薪6000、還要抽成三成」的血汗條件,我通通親身經歷。半年的實體櫃位,雖然沒有賠錢,但也幾乎沒賺。
更可怕的是:我常常沒有經過市場測試就大量製作,最後退回來一堆堆庫存商品,只能自我療癒:「這是經驗!這是學費!」

精挑細選,留下來的才是好夥伴
後來我開始對寄售店家越來越嚴格,從最多十幾家精簡到只剩兩家。選的標準是:「品牌調性合+店家願意回報庫存+有在照顧我寶貝商品」。其實寄售這條路,走起來不輕鬆,尤其當你發現商品回來時整個發霉或壞掉……(嘆氣)

教學才是我的主舞台,能自由奔放又樂在其中
跟零售相比,我還是更喜歡開課。從香氛磚、天然精油調香、到蠟燭進階課程,我都親自設計每一堂,還被抄襲過整套課程內容和文案,讓我一方面怒火中燒,一方面暗爽:「嗯,看來我設計得還不錯嘛。」
我很享受設計課程的過程,像是「香氛小屋」、「大豆蠟基礎課」這類完整系統的內容,從成分、熔點、調色到調香,都是我親自拆解、重組再教學的。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玩得開心,對香氣有感,這比賣掉一百個香氛磚還讓我有成就感。

結語:創業這條路,每一個坑都有養分
經營教室也不能只是「租空間+開課」這麼單調。我曾經總結一下,那些年我為了讓「何日香氛」被看見,擺過市集、寄售商品、教課程、被抄襲、跑遍台灣各地,像極了創業遊戲的多重關卡。但現在這個品牌能站得穩,除了運氣之外,更多是我沒放棄。
雖然有些事現在看起來「不賺錢」,但每一段嘗試都堆疊成今天的自己,讓我更知道什麼值得繼續,什麼可以放手。

完整故事收聽
想聽完整的故事?快來收聽這集 Podcast: EP18|差點就倒閉的手作教室,轉型成月收破六位數的香氛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