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夢想著開一間手作教室——有自己的空間、自己的風格,還能跟喜歡手作的夥伴一起分享這份美好。但當我真的走上這條路才發現:開教室,根本是一場修行(笑)!
這篇文章是我在 Podcast 裡分享過的一段心路歷程,整理成文字,希望讓你更了解開設一間「綜合型手作教室」背後的思考與經營模式。如果你正在考慮開教室,或已經走在這條路上,這些故事也許可以給你一些靈感或安慰。
課桌椅不是教室,空間設計藏著用心
很多人以為,開手作課只要有桌子、椅子、燈光就行了,甚至在摩斯、7-11 或麥當勞都能上課。我自己也上過!真的,一張桌子就能開一堂課。
但如果你想打造一個「有品質」的學習空間,細節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像我當時挑燈光顏色就很講究——不能太黃、也不能太白,最好接近自然光,讓大家做針線、袖珍黏土、刺繡時眼睛比較不吃力。甚至還會加台燈,讓操作更清楚。教室裡也備有剪刀、膠等工具,讓學生不用大包小包,輕鬆來上課。

合作開課 vs. 場地租借:一間教室的雙模式
我曾經將教室分成兩種經營方式:
- 合作開課:老師風格我喜歡,我會全力協助行銷、報名、行政處理。
- 場地租借:風格不合,但老師喜歡場地,那就單純出租,我不干涉課程內容,也不會幫忙曝光。
這樣做可以兼顧空間風格與營運彈性,也確保教室品牌不會模糊。我記得有人曾質疑我說:「你怎麼能用喜好決定合作?」但我想,教室是我創的,我當然要堅持風格啊,不然創業幹嘛?

課程模式的思考:不儲值、不綁長期
很多人建議我做「儲值扣款」、「長期課程」,但我選擇了反方向:
- 多數課程設計成單堂或短期兩三堂
- 不用預收大筆儲值金,也不讓學生有壓力
理由很簡單:手作就是生活的喘息,不是補習班。老師也可能不想被綁死。我希望教室是「每一次來都能好好享受的地方」,而不是壓力來源。

新手友善,一堂也能愛上手作
我的課程設計原則是:讓沒經驗的學生也能完成作品,感受到成就感。
有些技術課的確需要基礎,但教室裡的課程,我盡量設計成「你今天第一次來,也能跟得上」。希望大家透過一堂課,就愛上用雙手創造的喜悅。

發現職人:傳統老師的新生命
我試著找一些技術很強但風格比較傳統的老師合作,像是拼布、鉤針等。有些老師的作品很厲害,但配色老派、形式不討喜。
我花很多心力溝通、陪他們修改作品,希望能用更年輕的方式,讓他們被更多人看見。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(有些老師真的太堅持原味XD),但只要有一點突破,就很有成就感!

陪新手老師跨出第一步
除了職人,我也喜歡幫助剛起步的手作老師。很多人其實有技術、有想法,但不敢跨出教學這一步。我會陪他們討論作品、設計課程,幫他們第一次開課。
現在想想,這跟我現在輔導創業者也有點像(笑)。從0到1的過程,真的最需要有人陪。

教室的實驗精神:主題月、寶寶月和法國樂
經營教室也不能只是「租空間+開課」這麼單調。我曾經設計過很多有趣的企劃:
- 法國月:因為 7/14 是法國國慶,整個月都做巴黎主題,還邀法國人來辦活動!
- 寶寶月:剛好很多朋友生小孩,那個月就開發了寶寶圍兜兜、手工玩具的課程。
- 講座系列:邀請不同的創作者來聊聊經驗,從定價、接案到經營方法,超實用!
我常說:「創業就是不停試錯。」有時候做這些主題月不一定賺錢,但那份創意與凝聚力,真的很珍貴。

結語:教室是創作場,也是夢想試煉場
經營教室的那幾年,是我人生中最辛苦、也最有成就感的階段之一。
從裝潢、課程、合作到風格堅持,這一切讓我更清楚「創業不是為了討好每個人,而是走出自己的路」。雖然我現在的重心已經不再是教室經營,但那段歷程,影響了我今天做創業顧問與手作培訓的方式。
如果你也想開一間教室,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少走一點彎路,多一點靈感與勇氣。

完整故事收聽
想聽完整的故事?快來收聽這集 Podcast: EP32|不是有桌椅就能上課!手作教室經營細節大公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