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跟我一樣,是那種很愛排表格、列清單、打勾就會莫名開心的人…恭喜你,我們是MBTI裡的INFJ,標準的計劃型人格(Judging type)。但自從我開始創業,人生就像是本來排好序的Google行事曆,被一顆隕石撞上,瞬間進入混沌模式。

從計劃型人格,到學會擁抱混亂
INFJ的我們,就是喜歡一切有章可循、喜歡提早決定事情、最好今天能安排好未來三個月。每週日晚上,我都會用手機的筆記APP列出下一週的代辦清單,然後努力照著節奏走。但現實總是這樣——當你行程排到八分滿,就會有個急案硬塞進來,打亂整鍋安排。
比如說客戶突然來一句「我們改個小細節就好」,然後那個小改動就像多米諾骨牌,一路連帶更改設計、材料、流程,搞到我不只要重新排程,還要瘋狂重買材料,然後等蝦皮出貨、淘寶卡關,最後再逼自己加班把東西做出來。

開始這樣面對生活的混亂
預留緩衝時間,行程排80%就好 雖然我知道要做到真的很難(尤其當你是一個對進度有控制狂傾向的人),但我會盡量讓每天行程只安排七成,留兩成給臨時出現的「意外來賓」——比如突然冒出的案子、突然壞掉的機器、或是突然消失的材料供應商。
模組化處理工作,一次搞定同類型事務 我會把錄Podcast、寫文案、發社群、改作業,這些性質類似的工作集中在同一天做完。這不只省下「轉換腦袋模式」的時間,也比較不會有「今天錄一集、明天再寫一段」的焦慮感。
把事情劃分輕重緩急,焦慮感自然降低 有些事是「今天不做會出大事」,比如客戶提案、數量確認;但也有些事是「我知道該做,但不急」,像是網站文案修改。把兩者拆開,讓代辦清單看起來比較短,心情也就沒那麼阿雜。
接受事情永遠不會完美,然後前進 雖然我內心常常想當人生的掌控大師,但慢慢學會放手:「好啦,不完美又怎樣,有做完就好了」,這句話真的是我創業後的日常咒語。

接案的世界,是行程表的天敵
創業接案最讓人崩潰的,就是每個案子都急、都趕,而且永遠在你最滿的那一週出現,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彩虹霓虹燈稻草。
最經典的一次是……我已經排好五個案子在執行,然後一個大客戶突然說「你能不能兩週內生出一批特別企劃?」「……好啊,我咬著牙接了」,然後就是一場材料大遷徙+腦細胞爆炸之旅。

我還學到的一件事:不要亂跳視窗!
以前我只要在工作時看到客戶LINE來訊,就會立刻跳去回。但這樣的代價就是:「我剛剛做的那個設計稿,剛剛開的那個AI提示,瞬間忘光光」。現在我改成,專心工作時不回訊息,統一一個時段再處理,效率高很多,心情也穩定許多。

雖然這一切聽起來很瘋,但我想說的是:
計劃型人格也可以活在混亂中。
而且活得還不錯。
只要你願意接受:事情永遠不會百分之百如你安排、生活也不是Excel能預測的走勢圖。學會彈性調整自己的節奏、心態和標準,才能在這條創業路上繼續跳著舞(哪怕不小心踩到自己)。

完整故事收聽
這集 podcast,就是我這段混亂期的心聲整理
如果你也是那種很愛排表、很怕亂、又硬是走上創業路的朋友,這集真的會讓你邊聽邊點頭。還沒聽的,趕快點進來陪我一起找到自己的節奏感吧。
想聽完整的故事?快來收聽這集 Podcast: EP39|材料買不齊、案子急又急,手作者的困擾你有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