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我得手作品牌「禾日香氛」剛創立的那段時間,我也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忙啊忙,
跑市集、搞技術、拚命想做出一番成績,結果回頭一看……嗯?好像也沒留下什麼實質成果。
那為什麼,這個品牌能夠撐到現在?
關鍵就在於,我開始接案了。
今天就來跟你們聊聊,這條意外開啟的接案之路,怎麼一點一滴改變了我的手作人生。(更多過程,當然還是藏在 podcast 裡啦~)

那一通改變命運的電話:從拒絕到硬著頭皮接下1200個香氛磚
大概在品牌創立半年後,某一天我在武陵農場賞櫻花,正在搭客運下山時,接到一通電話。
對方劈頭就說:「你好,我想跟你訂1200個香氛磚。」
我當下心裡只有一個想法:
怎麼可能啦!我做不出來啊!
畢竟,手作界的我們,心中根本沒有「量產」這種概念。
所以我第一時間就想拒絕,還順便建議他們去找工廠製作。
沒想到,對方真的很喜歡我的東西,耐心跟我討論可不可分批交貨、款式選擇……
在那種「好吧,不然試試看」的心情下,我的人生第一個大量訂單就這樣開始了。
從此,白天、晚上、工讀生輪班上陣,硬是把那1200個香氛磚生出來。
那一次,讓我意識到:
原來,我們這樣的品牌也有量產的可能性。

從商品到教學案,接案的路越走越廣
除了商品訂單,很快也開始有公關公司找上門,想要結合香氛磚來辦活動。
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承接一個韓國頂級保養品品牌的活動,他們希望用保養品裡的五種中藥材,做成專屬香氛磚。
聽起來很浪漫對吧?
結果實際製作時才發現:
- 中藥材的外型真的很不美觀(誰想在香氛磚裡看到一片枸杞?)
- 香氛磚配方沒調好,脫模現場直接斷成兩半!
- 活動現場一邊脫模一邊崩潰,還要笑著送出斷掉的香氛磚給VIP…
現在想起來是災難,但也因為這些經驗,後來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,會超級注意:
- 10分鐘內要讓客人做出漂亮成品
- 客人要有「我有自己動手」的參與感
- 成品要穩定、美觀,不能現場出包
可以說,每一個慘痛經驗,都讓我更懂得如何設計手作體驗。

當量產變日常:小熊皂、擴香包,都是手作魂的戰場
隨著經驗累積,接的案子越來越有規模。
最大的一筆量產單,是新北市政府訂的小熊軟糖造型手工皂:
- 訂了4000盒,一盒30隻小熊
- 等於要手作超過十萬隻小熊!
為了應付這種規模,我的朋友還發明了一個超迷你的半自動裝置,讓我們可以批量生產,省下了無數手指頭的壽命。
還有上千份的擴香材料包,每天量秤、分裝、打包,碎工到懷疑人生,但看到客人拿到成品開心的表情,還是覺得一切值得。

當VIP教學成為日常:從百貨到菜市場的神奇旅程
除了商品,教學案也成為我們的重要戰場。
印象最深的案子之一,是跟資生堂的連鎖店合作,跑遍全台各地、深入菜市場旁的小店,教客人做香氛蠟燭。
- 坐在內衣櫃旁邊煮蠟
- 被店長拉去二樓一起吃飯
- 收到客人從關山帶來的自家香蕉
這些溫暖又接地氣的經歷,成為我最珍貴的記憶。
也讓我深刻體會到,不管是在高級百貨公司,還是樸實的菜市場,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才是最動人的。

接案教我的事:溝通才是最大的技術
這些年下來,無論是對接品牌還是公關公司,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就是:
溝通,真的比技術更重要。
不只是產品要符合期待,連教學流程、場地動線、體驗時間,每一個細節,都要提前跟客戶確認到位。
從一開始的小手忙腳亂,到現在能設計出高效率、低出包的教學體驗,這一路上,我犯過的錯、流過的汗,絕對比你想像的多得多。

結語:從手作人到手作創業教練
現在的「禾日香氛」,比起單純做零售,我更專注在「接案開發」這一塊。
也因為這些豐富又奇葩的經驗,越來越多學生問我:「老師,想靠手作接案,該怎麼開始?」
起初我還覺得自己沒什麼資格談創業,但後來我明白了:
- 失敗的經驗,也是最好的經驗。
- 跌倒的過程,反而比一路順利更值得分享。
所以現在,我也慢慢把這些年走過的路,整理成更有系統的內容,希望幫助更多想用手作改變人生的人。

完整故事收聽
如果你對「手作接案」也有興趣,或者正在猶豫要不要踏出第一步,
👉 快來聽這集 podcast!